中秋特辑|中国居民工作日与节假日的城际出行网络异同性研究
文献引用
李涛,王姣娥,高兴川.中国居民工作日与节假日的城际出行网络异同性研究[J].地理学报,2020,75(04):833-848.
1
引言
国内外直接对城际出行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长距离城际出行与人口迁徙网络特征的研究方面,针对不同城际出行网络的比较研究集中在不同性质出行构成的网络比较上,专门针对工作日和节假日的城际出行网络对比的研究较少。居民出行目的、出行时间以及地域属性的差异都会导致出行行为的异质性。工作日与节假日具有完全不同的时间属性,且出行目的差异较大,开展基于工作日和节假日的城际出行网络对比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不同时段的城际出行网络结构特征差异。
文章利用“腾讯迁徙”记录的城际居民出行数据,构建有向加权居民城际流动联系矩阵,从城市节点、城际关联和网络集聚3个层面对工作日和国庆黄金周中国城际出行网络结构异同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从时间维度解读中国城际出行网络的发育特征,并间接透视工作日与节假日不同出行行为所形成的城际空间关联动态特征。
2
研究思路
以2016年4月11日-4月15日和2016年10月1日-10月7日分别代表工作日和节假日(以下称黄金周)时段,获取全国362个城市(包括中国大陆293个地级行政单元、4个直辖市和65个县级行政单元)上述两个时段的腾讯人口迁徙流数据,并据此构建OD城际关系流矩阵;按照节点(城市)—联系(城际关联)—组团(网络集聚)逻辑关系,首先分别对工作日和节假日时段城市节点等级结构与空间格局特征、城际联系空间分布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从网络整体集聚角度利用社区结构挖掘与可视化模型对两时段中国城际出行网络进行组团划分,比较分析城际出行网络组团在工作日和节假日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形成因素;最后对研究的主要结论和讨论进行分析总结。
△ 研究思路与框架
3
结果分析
(1)黄金周的日均流动规模明显高于工作日,但出行距离明显较后者低;在工作日,城际网络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和重庆为核心的菱形优势关联结构。在黄金周,城际出行网络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邻近效应。在旅游和探亲出行目的主导下,黄金周旅游功能突出城市、交通枢纽城市首位联系强度得到提升,广州、上海和北京等中心城市首位联系强度下降显著。
(2)两时段网络集聚均呈现出等级与组团交互特征,在地理邻近效应、行政区划(文化制度邻近)、出行距离、出行目的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跨区域巨型组团、邻近组团和省域组团三类组团;京沪组团、广深组团两大跨区域巨型组团位于京广、京沪、京哈以及沪汉蓉沿江轴带地区,与国家“两横三纵”轴带沿海、京哈京广、沿江通道耦合程度较高。在黄金周出行规模增加和短距离出行特征下,黄金周枢纽城市中全国枢纽城市数量大大减少,区域和地方枢纽占主导地位。
(3)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加权优势度等级规模直接相关,空间上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渐递减的特征。高速交通发展所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对扩大出行距离、拓展活动空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金周高优势度城市分别沿京沪高铁沿线、穗莞深沿线、武广沿线和胶济客运专线呈带状延伸。
4
结论与讨论
与现有基于不同尺度与不同行为主体流视角下的城市网络对比研究不同,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工作日和节假日的城际出行网络结构异同,从宏观尺度上揭示了不同时间段居民空间移动规律,并间接解读了工作日与节假日不同出行特征所形成的城市网络特征。
受数据获取限制,“工作日与节假日不同出行特征下所构成的城际出行网络特征”并不等同于“工作出行流与旅游出行流主导下的城际出行网络特征”,后续研究可以结合问卷、票务信息等数据,对商务流城市网络和旅游休闲流网络多重性开展研究,并结合居民个体属性、个体行为等因素对城际出行网络的形成机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内容发布及解释权归作者所有。
若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编辑。
图表源于网络及论文,见原图水印,非商用图侵删。